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 傳統(tǒng)節(jié)日以中國的農歷為依據(jù)。農歷年的歲首為春節(jié),俗稱 過年 ,有祈年等多種習俗, 是中國人民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象征團結興旺。其他主要的節(jié)日有元宵節(jié)、清明節(jié)、 端午節(jié)、七夕節(jié)、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
2025-03-04
成語 中國成語是漢語中意義完整的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詞組或短語。 成語 中的 成 既是約定俗成。成語是比詞大而語法功能又相當于詞的語言單位。絕大多數(shù)的中國成語由四個漢字組成,例如:自強不息、青出于藍、厚積薄
2025-03-04
道教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長的宗教。創(chuàng)始人是春秋末期的哲學家、思想家老子。道教以老子所著的《道德經(jīng)》為主要經(jīng)典。道教主張 重人貴生 。崇尚清靜無為,修身養(yǎng)性。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
2025-03-04
京劇 京劇被譽為 東方歌劇 , 是地道的中國國粹。它起源于中國多種古老的地方戲劇,特別是南方的 徽班 。到了19世紀末,京劇形成并成為中國最大的戲曲劇種。京劇是綜合性表演藝術,集唱(歌唱)、念(念白)、做(
2025-03-04
中國圍棋 中國古代四大藝術 琴棋書畫 的 棋 特指圍棋。圍棋可謂中國的國棋。故稱為弈,別稱坐隱,手談。圍棋規(guī)則簡單而玄妙無窮。棋盤方圓不及二尺,有十九紋棋路,三百六十一枚棋子。表面上對弈雙方是對黑白棋子的
2025-03-04
對聯(lián) 對聯(lián)又稱楹聯(lián)或對子,是以中文語言一字一音的特征撰寫的一種民族文體。中國對聯(lián)的 哲學淵源及深層民族文化心理, 乃是古代中國人把握和認識事物的陰陽二元觀念。對聯(lián)的特征是 對仗 :字數(shù)相等,詞性相當,平仄
2025-03-04
文房四寶 筆墨紙硯是中國古代文人書房中必備的寶貝,被稱為 文房四寶 。用筆墨書寫繪畫在 中國可追溯到五千年前。秦(前 221---前 206)時已用不同硬度的毛和竹管制筆;漢代(前 206 公元 220)以人工制墨替代了天
2025-03-04
中國園林 中國園林是把人造的山水、植物、建筑等與自然地貌有機結合的環(huán)境藝術,是我國古代建筑藝術的珍寶。其建造原則是 妙極自然,宛自天開 。游賞中國古典園林,能充分領略 假自然之景,創(chuàng)山水真趣 的園林意境
2025-03-04
中國絲綢 中國是絲綢的故鄉(xiāng)。栽桑、養(yǎng)蠶、繅絲、 織綢是中國古代人民的偉大發(fā)明。商周時期(前 1600 前 256)絲綢的生產技術就已經(jīng)發(fā)展到相當高的水平。西漢(前 206 公元 25)時張騫通西域,把中原與波斯灣、地中
2025-03-04
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是中國歷法中用以記錄和命名年歲的方法。十天干為:甲、乙、丙、盯戊、已、庚、辛、壬、癸;十二地支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戊、亥。古人觀測朔望月,發(fā)現(xiàn)月亮圓缺12 次大
2025-03-04
中國印章 印章就是圖章。中國歷代官、私所用的印章有印信、朱記、合同、符、契等等不同的稱謂,而帝王所用的印章古時稱璽、英寶、章等。據(jù)史料記載,印章在戰(zhàn)國時代已普遍使用。印章的制作是將篆隸等字體、圖像用陰
2025-03-04
中國筷子 中國人使用筷子就餐的方式在世界上獨樹一幟。有史記載用筷的歷史已有三千多年?曜庸艜r稱為箸,它看似簡單,但卻同時具有夾、撥、挑、扒、拌、撮、戳、撕等多種功能。中國民間視筷子為吉祥之物,如婚俗中
2025-03-04
中國漢字 漢字是從原始人用以記事的簡單圖畫,經(jīng)過不斷演變發(fā)展最終成為一種兼具音、形、 意、 韻的獨特文字,F(xiàn)存中國古代最早成熟的文字是甲骨文,被認為是現(xiàn)代漢字的初形。此后,漢字又經(jīng)歷了金文、隸書、楷書、
2025-03-04
中國功夫 中國功夫即中國武術,是將技擊寓于搏斗和套路運動之中的中國傳統(tǒng)體育項目,承載著豐富的中國民族傳統(tǒng)文化。其核心思想是儒家的中和養(yǎng)氣之說,同時兼容了道家、釋家的思想。中國武術源遠流長、流派林立、拳
2025-03-04
針灸 針灸是中醫(y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中醫(yī)的經(jīng)絡理論,針灸療法主要是通過疏通經(jīng)絡、調和氣血,來達到陰陽歸于平衡,使臟腑趨于調和之目的。其特點是 內病外治 。主要療法是用針刺入病人身體的一定穴位, 或用艾
2025-03-04
京ICP備09042963號-13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7853號
中考網(wǎng)版權所有Copyright©2005-2019 www.ycgjz.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