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wǎng)整合 作者:碧月風荷 2011-05-16 13:19:19
中考作文復習,傳統(tǒng)上采用模擬考試和講評,每周一次或多次,收不到良好的復習效果。近幾年來我們要用了以學生訓練為主的復習方法,明顯地提高了復習效率,收到了極佳效果。一、語言技能訓練法。每堂語文復習課前5分鐘,學生按老師每周語言訓練的題目,有準備的口頭表達。例如各種簡短的應用文訓練,各種文體的片斷訓練等等,細水長流,以此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搜集材料法。充分利用學生手中的各種資料,每周抽出一節(jié)課,自由閱讀,使學生在廣袤瑰麗的作文海洋,搜集作文素材,學習多種寫作上的技巧。
三、佳作欣賞法。指導學生在搜集材料法的活動中,把佳作選出來,每人選一篇,讓學生在小組或班上交流。此法不但拓寬了學生的寫作視野,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審美感。
四、專題訓練法。在一段時間里,配合搜集材料法、佳作欣賞法,集中訓練一個專題。如說明文專題,以空間、時間或邏輯為順序各練習一篇,從中找出說明順序的寫作技巧和方法。應用文也可采用這種方法,不但使學生掌握應用文各類型的格式要求,而且也通過對比,把應用文極易混淆、出錯的地方暴露出來,加以改正。
五、提綱訓練法。此法目的是增加訓練密度、節(jié)約訓練時間。例如訓練議論文時,專題是一事一議,教師可啟發(fā)學生提出一些作文題目,如《說難》,《說失敗》,《遲到一分鐘是小事嗎?》等等,在眾多的題目里,選出五個,然后要學生只擬提綱,不求成文。此法在有限的時間里要求學生多角度立意訓練,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快速思維,同時在寫作效益上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仿寫法。目的是訓練學生的聽力、記憶力和摹仿想象力,老師和學生先讀一篇范文,然后讓學生去仿寫。
七、心理素質訓練法。此法的目的是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的應考心理素質,提高他們的考場反干擾能力,其訓練方法:(1)模擬考試作文。(2)舉辦中考作文技巧講座。(3)排除干擾訓練。如交換考場(異校交換)、交換臨場教師等。
初三學生有中考的壓力,時間有限,需要沖刺性提高作文成績,這種背景下,從技巧和模式角度進行強化,是可以的。但從學生長遠發(fā)展和整個人生來看,過分注重考場技巧指導,可能會使學生對寫作喪失興趣,也可能會誤導學生重視作文的外在形式和技巧,而忽略了作文內在的觀察、思考和情感。所以,中考作文復習和指導,也要注重體驗,倡導觀察發(fā)現(xiàn),做到潤物細無聲。
下面簡要介紹各個步驟做法,供大家參考:
第一步,以周記為主,不限定題材,學生喜歡什么就寫什么,想寫多少就寫多少,完全自由的狀態(tài)。只要有寫,便能得到肯定。過程中,不作任何的技巧指導,不提供任何的例文參考。當然,可以適當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班級里所發(fā)生的事情,可有針對性地適當策劃一些活動,讓學生有素材好寫,如《我們班的故事》交流會、《我心目中的老師》座談會、《爸/媽我想對你說》親子會、市井采風等。
第二步,接著做親情的題材訓練。著重突出“以情動人”,注意感動片段的收集和整理,以情促趣,動情成文。
第三步,在親情展示的基礎上,拓展進行生活中其他方面的感人材料收集,再寫感人或讓人感悟的內容。這一步,注意讓學生有所感悟,也就是結尾要有抒情或是議論。
第四步,可寫對自然界的感悟,可引入《斑羚飛渡》、《敬畏生命》、《懸崖上的酸棗樹》等文章,形成生命的意識。引入一些在自然界中體現(xiàn)哲理思維的文章,力求能讓學生透過自然和生活的表象,感悟到內在的道理,重點感受散文化的習作,模仿抒情性和議論性的提升。
第五步,寫對社會的觀察和思考,進一步打開學生的思維,引入生活大課堂的體驗,同時,適當涉及小說、小論文的習作。
第六步,在學生能寫一定的事件和感受的基礎上,作“古詩成文”的嘗試。“古詩成文”是指創(chuàng)作時參照古詩的取材、立意、構思、手法、意境等方面,來形成自己的文章。通過這種體驗,讓學生感受作文的整體感,培養(yǎng)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對好文章的感覺。
第七步,便是為中考而準備的,一些專題訓練,一些中考滿分作文的賞析,以及自己最好作文的修改和收集,做好應試的準備。
第八步,命題,考驗,重點講考場作文的注意事項。
如此操作量很大,需分多次進行,約兩個星期做一個專題訓練。如果是初一開始,一個學期進行一個專題訓練最好。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