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來源 作者:中考網(wǎng)整合 2023-09-26 20:27:30
中考網(wǎng)整理了關(guān)于2024年中考語文閱讀理解練習:先自主,才有自己,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先自主,才有自己
韓 青
、偎资,熙熙攘攘,打打鬧鬧……顯然,它不是一個清凈之地。而古人說“閉門即是深山”,我們只能鬧中取靜,俗中取雅。要做到這些,就必須做到自主。
、凇锻饺徊荨防镉醒裕“不要用心于外物,最好的辦法是一個人獨處。一旦把心放在世俗,就免不了被它迷惑,失去自主。比如和別人交談,總想博得別人的好感,就做不到言為心聲了。又不免有和人嬉鬧的時候,有和人爭執(zhí)的時候,以至于喜怒不定,妄念叢生,得失之心就再難放下。如此執(zhí)迷于塵世,陶醉其中,且又好發(fā)癡心夢想,全不悟生命真諦。”它告訴我們:要想自主,就得遠離世俗!炯住
、邸肚f子》中就記載了這樣一個自主者,他叫梓慶,是做鐻的高手,而鐻就是過去懸掛鐘磬等樂器的木架,上面刻有鳥獸神怪等裝飾圖案。有人問他:“你憑什么妙法做得那么好呢?”他回答道:“我只是一個普通的木匠,沒有什么妙法,但是我在做鐻之前,從來不敢耗損精神,一定要齋戒讓心神寧靜。齋戒到第三天,內(nèi)心不敢有領取賞賜爵祿的念頭;到了第五天,便不把他人一切有關(guān)毀譽巧拙的議論放在心上了;到了第七天,有一種超然之感,連自己的四肢形體也忘掉了。在這個時候,一切朝廷之事都忘了,我的心神高度專一而外界的任何干擾都消失了,然后我才進入山林,細心觀察大自然中鳥獸的天然情狀,一旦心有所得,在我眼前便展現(xiàn)出一個完整的鐘的架子,然后才動手制作,不然便不動手。這就是以我的自然心性去契合鳥獸的自然形神,制成的器物被驚疑為鬼斧神工之作,恐怕就是這個緣故吧。”顯然,他看管好自己的心了,所以,他把精力和時間都用在該用的地方上,創(chuàng)造奇跡就很自然了。世間的成功者,無一不是如此!疽摇
④可是,看管自己的心,實屬不易。因為,塵世中誘惑和欲望防不勝防,稍不小心,就會成為它們的俘虜。當年,魔羅曾為佛陀設下懷疑、恐懼、權(quán)利、金錢等重重障礙,但都無法令他分心。外物沒有引起他的興趣,他心如止水。這就告訴我們:要想看管好自己的心,就必須明白心與外物相對獨立的關(guān)系,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么我們的心就容易被某一外物牽著鼻子走,進而迷失自己。
、荻幚砗眯呐c外物的關(guān)系,方法其實很簡單,把附加在外物上的目的之類的東西去掉就可以了。詩人顧城在一篇文章中寫道:“一九八五年后,我放棄了所有先驗的寫詩目的,詩不到來不寫。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奇異的現(xiàn)象,文字會自己行動,像一粒粒的水銀,滾動或變成空氣,每個字都是自由的,不再代表人加與它的意義,就像我們辭去了外在的職務恢復了原本的性情。”有專家說,他后來的詩要好于之前的詩,答案就在這里。這也表明:自主者最好的自主,就是順其自然,千萬不要歪曲或扭曲心意。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活出最真實的自己。
、蕃F(xiàn)在,很多人動不動就說做自己,其實,他們沒有搞清楚,要想做自己,必須做到自主。先自主,才有自己,否則,那只是一句口號。
(選自《思維與智慧》,有刪改)
、畔铝袑ξ恼聝(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文標題即中心論點,文章先論證如何做到自主,再論證“自主”與“自己”的關(guān)系。
B.文章首段由俗世的熙攘打鬧和古人之言引出“自主”這一論題,激發(fā)讀者閱讀興趣。
C.第③段使用《莊子》中“梓慶做鐻齋戒七日”作為道理論據(jù),增強了論證的權(quán)威性。
D.文章第⑥段加點詞語“必須”“先”“才”的使用,突出強調(diào)了“自主”的必要性。
、频冖荻芜\用了什么論證方法?請分析其作用。
、菍⑾铝胁牧戏诺健炯住俊疽摇績商幹械哪奶幥‘?為什么?
要遠離世俗,就必須看管好自己的心!睹献印分杏涊d:一次,公都子問孟子,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君子?孟子告訴他:保護好自己的心就可以了。也只有這樣,才能做一個真正的自主者。
【答案】⑴C ⑵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列舉了顧城寫詩的事例,論述了“自主”的內(nèi)涵,證明了“要處理好心與外物的關(guān)系,就要把附加在外物上的目的之類的東西去掉”的分論點,進而證明了中心論點。 ⑶該材料放到【甲】處恰當,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第②段引用《徒然草》里的語言,提出了“要想自主,就得遠離世俗”,而第③段中舉《莊子》中的事例,論述了“看管好自己的心”才能“遠離世俗”。這樣安放材料,使行文思路更加清晰、論證過程更加嚴密,起到層層遞進的作用。
【解析】⑴考查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
C.“梓慶做鐻齋戒七日”是一個具體的事例,是事實論據(jù);而非道理論據(jù);
故選C。
⑵考查分析論證方法。本段中引用了顧城說的話,這是道理論證。同時,這又是一個顧城寫詩的具體實例,這是舉例論證。聯(lián)系本段首句“而要處理好心與外物的關(guān)系,方法其實很簡單,把附加在外物上的目的之類的東西去掉就可以了”可知,這兩個論證方法具體有力地證明了“要處理好心與外物的關(guān)系,就要把附加在外物上的目的之類的東西去掉”的分論點,進而證明了中心論點:先自主,才有自己。
⑶考查補充論據(jù)。根據(jù)第②段中的“它告訴我們:要想自主,就得遠離世俗”可知,本段引用《徒然草》里的語言,提出了“要想自主,就得遠離世俗”的觀點。根據(jù)第③段中的“顯然,他看管好自己的心了,所以,他把精力和時間都用在該用的地方上,創(chuàng)造奇跡就很自然了”可知,本段列舉實例,證明了“看管好自己的心”才能“遠離世俗”的觀點。材料首句“要遠離世俗,就必須看管好自己的心”直接點明了材料論證的觀點。所以應放在甲處,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第②段論證“要想自主,就得遠離世俗”的觀點,材料和第③論證“要遠離世俗,就必須看管好自己的心”的觀點,層層遞進,邏輯嚴密。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