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子
原子的英文名(Atom)是從?τομοζ(atomos,“不可切分的”)轉化而來。很早以前,希臘和印度的哲學家就提出了原子的不可切分的概念。17和18世紀時,化學家發(fā)現了物理學的依據:對于某些物質,不能通過化學手段將其繼續(xù)的分解。19世紀晚期和20世紀早期,物理學家發(fā)現了亞原子粒子以及原子的內部結構,由此證明原子并不是不能進一步切分。
原子是一種元素能保持其化學性質的最小單位,一個原子包含有一個致密的原子核及若干圍繞在原子核周圍帶負電的電子,原子核由帶正電的質子和電中性的中子組成。在原子中,質子數與電子數相同,原子表現為電中性。如果質子數和電子數不相同,就成為帶有正電荷或者負電荷的離子。根據質子和中子數量的不同,原子的類型也不同,質子數決定了該原子屬于哪一種元素。原子是一個極小的物體,其質量也很微小,原子的99.9%的重量集中在原子核,其中的質子和中子有著相近的質量,目前可用掃描隧道顯微鏡觀察并撥動單個原子,下圖為超高真空多功能掃描隧道顯微鏡,中圖為顯微鏡下的硅原子結構,右圖為在掃描隧道顯微鏡下科學家撥動49個鐵原子排列在鋼表面上形成的一個圓形柵欄。
2.構成物質的微粒
構成物質的微粒有原子、分子和離子。
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能直接構成物質,如金剛石、石墨等。
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更多的研究結果表明,分子是由原子結合而成的,如:He、O2、O3、H2O、CO2、H2SO4等。
原子可以通過得到或失去電子形成離子,離子也是構成物質的微粒,如氯化鈉就是由Na+和Cl-構成的。
新初三快掃碼關注
中考網微信公眾號
每日推送學習技巧,學科知識點
助你迎接2020年中考!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