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2024-03-21 11:47:10
【答案】
1.抒情、寫景、敘事 小令、帶過曲、套數(shù) 小令、套數(shù)
2.第一層:明寫喇叭、嗩吶特點,暗喻宦官身為奴仆而虛張聲勢。
第二層:諷刺宦官依仗權(quán)勢作威作福。喇叭到,則官船到,民遭殃。
第三層:寫宦官壓迫、掠奪人民,致使千家萬戶家破人亡。
3.這首散曲,表面是吟詠喇叭,實際上諷刺揭露了宦官狐假虎威、殘害百姓的丑惡嘴臉;鹿俦臼菍m廷中供使喚的奴才,地位本來低下,卻依仗皇帝的寵幸大擺威風(fēng),橫行霸道。
4.吹 吹之聲:腔兒大;吹之功用:全仗你抬聲價;吹之惡果: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水盡鵝飛。
5.王磐 (約1470一約1530) 字鴻漸 號西樓 明高郵(今江蘇省高郵縣)人 同情人民疾苦、譏諷時政 《王西樓樂府》
6.語言上具有通俗易懂,諷刺性強(qiáng)的特點。
7.明正德年間,宦官當(dāng)權(quán)。他們每日出巡,竟無空閑之日,每到一處,動輒吹吹打打,威風(fēng)八面,搞得民不安生。這首《詠喇叭》以號角為題,正是諷刺宦官們裝腔作勢的丑態(tài),從而揭露他們作威作福,殘害人民的罪惡。言語中流露出作者沉痛激憤的思想感情。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jī)、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