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luò)資源 2025-03-10 22:01:08
06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唐·孟浩然)
【原文】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jì)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譯文】
秋水大漲,幾乎與岸平,水天含混迷茫與天空渾然一體。云夢大澤水氣蒸騰白茫茫,波濤洶涌似乎把岳陽城撼動。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與槳,圣明時代閑居委實羞愧難容。閑坐觀看別人辛勤臨河垂釣,只能白白羨慕被釣上來的魚。
【賞析】
這是一首干謁詩。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長安,寫了這首詩贈當(dāng)時在相位的張九齡,目的是想得到張的賞識和錄用,只是為了保持一點身份,才寫得那樣委婉,極力泯滅那干謁的痕跡。
秋水盛漲,八月的洞庭湖裝得滿滿的,和岸上幾乎平接。遠(yuǎn)遠(yuǎn)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塊。開頭兩句描寫洞庭湖全景。寫得洞庭湖極開朗也極涵渾,汪洋浩闊,與天相接,潤澤著千花萬樹,容納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三、四句實寫湖。描寫湖水聲勢,表現(xiàn)出大氣磅礴的氣勢。“氣蒸”句寫出湖的豐厚的蓄積,仿佛廣大的沼澤地帶,都受到湖的滋養(yǎng)哺育,才顯得那樣草木繁茂,郁郁蒼蒼。而“波撼”兩字放在“岳陽城”上,襯托湖的澎湃動蕩,也極為有力。人們眼中的這一座湖濱城,好像瑟縮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腳下,變得異常渺小了。這兩句被稱為描寫洞庭湖的名句。但兩句仍有區(qū)別:上句用寬廣的平面襯托湖的浩闊,下句用窄小的立體來反映湖的聲勢。詩人筆下的洞庭湖不僅廣大,而且還充滿活力。
下面四句,轉(zhuǎn)入抒情。“欲濟(jì)無舟楫,端居恥圣明”這兩句采用了類比的手法,先說詩人自己本想渡過洞庭湖,卻缺少舟和槳,詩人以“無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從政而無人接引賞識。“欲濟(jì)無舟楫”,是從眼前景物觸發(fā)出來的,詩人面對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還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卻沒有人接引,正如想渡過湖去卻沒有船只一樣。“端居恥圣明”,是說在這個“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閑居無事,要出來做一番事業(yè)。這兩句是正式向張丞相表白心事,說明自己目前雖然是個隱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還是心焉向往的,不過還找不到門路而已。
于是下面再進(jìn)一步,尾聯(lián)化用典故,向張丞相發(fā)出呼吁,“卒章顯志”。“垂釣者”暗指當(dāng)朝執(zhí)政的人物,其實是專就張丞相而言。這最后兩句,意思是說:執(zhí)政的張大人啊,您能出來主持國政,我是十分欽佩的,不過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隨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欽羨之情罷了。這幾句話,詩人巧妙地運用了“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jié)網(wǎng)”(《淮南子·說林訓(xùn)》)的古語,另翻新意;而且“垂釣”也正好同“湖水”照應(yīng),因此不大露出痕跡,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難體味的。
這首詩的藝術(shù)特點,是把寫景同抒情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觸景生情,情在景中。詩的前四句,描寫洞庭湖的景致。“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涵虛,是天空反映在水中的幻景。太清,就是天空。這兩句的意思是說:“到了中秋時節(jié),洞庭湖里的水盛漲起來,與湖岸平齊了,一眼看云,只見湖山相映,水天一色,渾然成為一體,美麗極了。“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在這浩翰的湖面和云夢澤上,水氣蒸騰,濤聲轟鳴,使座落在湖濱的岳陽城都受到了震撼。這四句詩,把洞庭湖的景致寫得有聲有色,生氣勃勃。這樣寫景,襯托出詩人積極進(jìn)取的精神狀態(tài),暗喻詩人正當(dāng)年富力強,愿為國家效力,做一番事業(yè)。這是寫景的妙用。
【主題】
通過描述面臨煙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無舟的感嘆以及臨淵而羨魚的情懷,委婉地表達(dá)了詩人希望張九齡予以援引之意。前四句寫洞庭湖壯麗的景象和磅礴的氣勢,后四句是借此抒發(fā)自己的政治熱情和希望。
【寫法】
。1)運用比興手法。
。2)活用典故。
(3)把寫景同抒情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觸景生情,情在景中。
【常見考題】
一、理解性默寫
1.《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中描寫洞庭湖壯觀景象的句子是: , 。 , 。
2.《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中描寫洞庭湖波瀾壯闊的名句是: , 。
3.《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中表達(dá)渴望出仕而無人引薦的句子是: , 。
4.《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中筆力千鈞,備受后人贊賞的句子是: , 。
5.《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中寫出洞庭湖浩大氣勢的名句是: , 。
6.《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中含蓄的表達(dá)了詩人求仕之心(急于求官、服務(wù)社會)的詩句是: , 。
【答案】
1.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2.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3.欲濟(jì)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4.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5.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6.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二、閱讀理解
1.這首詩的體裁是 ,詩歌中借用典故,巧妙設(shè)喻,揭示全詩主旨的詩句是: 。
2.詩中太清的意思是 。
3.“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描寫了洞庭湖 和 的特點。
4.詩的尾聯(lián)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意思是說,看著人家垂釣,自己只能白白地產(chǎn)生羨魚之情了。這里隱喻自己,言外之意是: 。
5.全詩最后借用的典故在現(xiàn)代漢語中成了一成語,它是 ,現(xiàn)在的意思是: 。
6.首聯(lián)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7.說說“涵虛混太清”中“混”字的表達(dá)效果。
8.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所展示的圖景。
9.請賞析“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一聯(lián)的妙處。
10.請簡要談?wù)勀銓︻h聯(lián)的理解。
11.“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二句,筆力千鈞,備受后人贊賞。請作簡要賞析。
12.品味“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中的“蒸”與“撼”。
13.這首詩的寫景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聯(lián)系全詩看,作者在“欲濟(jì)無舟楫”一句中想要表達(dá)的意思是什么?
14.詩的最后兩句采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有什么作用?
15.從詩的最后兩聯(lián)中,我們可以窺見詩人怎樣的心曲?
16.結(jié)合詩歌的尾聯(lián)(最后兩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17.全詩抒寫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8.這首詩主要的藝術(shù)特色是什么?請具體分析。
19.這首詩和杜甫的《登岳陽樓》都是以登覽為題材的抒情詩,所抒之情有什么不同?
20.對詩句解說不當(dāng)?shù)囊豁検牵?nbsp; )
A.涵虛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寫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欲濟(jì)句中的濟(jì)即渡,這句是說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端居句中端居即閑居,圣明指當(dāng)時的太平盛世。
D.最后兩句中借用了“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jié)網(wǎng)”的古語。
21.對此詩分析不當(dāng)?shù)囊豁検牵?nbsp; )
A.前四句寫景,扣望洞庭湖之題,后四句抒情,表贈張丞相之意。
B.第二聯(lián)是描寫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氣蒸顯浩闊,下句以波撼顯氣勢。
C.三、四聯(lián)以欲渡無舟、欲釣不能抒發(fā)了有心出世卻無人賞識的憂憤不平。
D.這首詩意在表達(dá)希望能得到張九齡引薦,但在語言運用上卻十分委婉、含蓄。
22.下列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八月湖水平寫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靜。
B.波撼岳陽城描寫了岳陽城搖搖欲墜的景象。
C.后兩聯(lián)表達(dá)了作者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的愿望。
D.全詩委婉表達(dá)了作者希望一展才華的政治抱負(fù)。
23.下列詩句中描寫洞庭湖景象的是( )
A.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B.相呼相應(yīng)湘江闊,苦竹叢生日向西
C.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D.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24.對《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一詩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頷聯(lián)“氣蒸”寫出了湖的廣闊浩大,蓄積豐厚。“波撼”襯托湖的澎湃動蕩,力量巨大。這兩句寫出了洞庭湖的廣大與活力。
B.這是一首干謁詩,目的是為了得到對方的賞識和錄用,但其寫景有獨到之處,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
C.“欲濟(jì)無舟楫”寫詩人想渡湖水投靠張丞相卻沒有渡湖的車輛和船只。
D.尾聯(lián)兩句是比喻詩人想做官而沒有途徑。
25.對《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一詩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頷聯(lián)運用對偶的修辭手法,從視覺、聽覺和觸覺角度描繪了洞庭湖的雄偉壯觀景象和磅礴氣勢。
B.頸聯(lián)隱喻詩人想出來做官而沒有途徑,字里行間流露出希望對方幫助的心情。
C.頷聯(lián)洞庭湖雄渾壯闊的博大氣勢,有極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
D.全詩意在求仕,卻不直接告白,不露乞憐痕跡,大方得體,深婉有致。
26.下列對《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一詩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八月湖水平”寫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靜。
B.“波撼岳陽城”描寫了岳陽城搖搖欲墜的景象。
C.后兩聯(lián)表達(dá)了作者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的愿望。
D.全詩委婉表達(dá)了作者希望一展才華的政治抱負(fù)。
【答案】
1.五言律詩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2.天空。
3.雄渾壯闊 氣勢博大
4.想做官而沒有途徑,希望張丞相能助一臂之力。
5.臨淵羨魚 比喻只有愿望不做實際的工作,就達(dá)不到目的。
6.八月秋高,湖水盛漲,圓圓滿滿,與岸齊平;遠(yuǎn)遠(yuǎn)望去,煙波浩渺,水天一色,渾然一體。景象極其壯闊。
7.“混”字形象貼切的描摹了湖水水勢浩淼與天相接的恢弘氣氛。
8.水汽蒸騰,籠罩著廣大的云夢澤地帶,水波澎湃動蕩,岳陽樓好像也瑟縮不安愛的搖晃起來。
9.這一聯(lián)用夸張的手法狀寫了洞庭湖宏闊壯觀的景象。一平,一混,一蒸,一撼便將洞庭湖煙波浩渺、漫無邊際、恣意汪洋的巨大形象突現(xiàn)出來,寫得壯美,有生機有活力。蒸寫出湖面的豐厚的蓄積,仿佛廣大的云夢澤都受到洞庭湖的滋養(yǎng)哺育,撼寫出洞庭湖洶涌澎湃的氣勢,極為有力。
10.頷聯(lián)從視覺,聽覺,觸覺幾方面描繪了洞庭湖雄渾壯闊的博大氣勢,極富藝術(shù)感染力,尤其蒸字顯示出了洞庭湖豐富的積蓄,撼字襯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蕩,氣魄宏大。
11.云夢大澤水氣蒸騰,洞庭湖的波濤搖撼著岳陽城,運用對偶,表現(xiàn)了洞庭湖的壯觀景象和雄偉氣勢。
12. “蒸”字意思是蒸騰,給人以蒸蒸日上的動態(tài)感;“撼”字猶如萬鈞雷霆,炸得岳陽城天搖地動,這這兩句錘煉詞語,以靜襯動,凸現(xiàn)洞庭秋水虎吼雷鳴的勃勃生機。
13.夸張。想渡過洞庭湖卻沒有舟楫,想出仕卻無人引薦,暗示作者想得到對方的援引。
14.用典故;這是隱喻想做官二沒有途徑,言外之意就是希望張丞相能助一臂之力。
15.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閑居無事,因此渴望出仕求官,渴望被援引。
16.表現(xiàn)了詩人愿為國家效力,做一番事業(yè)(或想做官卻沒有途徑),希望能得到張丞相的幫助和引薦的思想感情。
17.想為國出仕,渴望得到引薦。
18.這首詩主要的藝術(shù)特色是運用了比興的手法。詩前半首寫洞庭湖,既是為了扣題,寫洞庭湖的壯麗,也是為了起興,為表現(xiàn)求薦出仕的主題做鋪墊。后半首主要用比,以舟楫喻引薦,喻出仕的途徑;以垂釣者隱指官吏;以羨魚喻對仕途的向往;又有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jié)網(wǎng)的弦外之音,隱含求仕之意。
19.這首詩抒發(fā)自己想得到錄用施展政治抱負(fù),希望有人引薦的心情。杜甫的《登岳陽樓》感身嘆世,表現(xiàn)貧病困頓中的詩人憂時憂國的情懷。
20.B 21.C 22.D 23.C
24.C 25.A 26.C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